首页 > 考生写作 > 演讲稿

记者演讲稿

时间:2024-07-13 13:15:47
记者演讲稿模板7篇

记者演讲稿模板7篇

演讲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情境、具体场合来确定,要求情感真实,尊重观众。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演讲稿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者演讲稿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记者演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行:

  大家好!

我是一名来自贵州的新闻工作者。贵州——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同时,她又是一个经济相对滞后的地方。贫穷与落后,常常使我心痛。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手中的笔一次次显得沉重,我心中的泪一次次夺眶而出,因为,我面对的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沧海一粟,然而,面对逆境,他们展现的却是感天动地的坚韧与奋争。因为这份源泉,我感觉自己的良心唯有正直,才能更真实地反映这些普通民众;我感觉自己的文章唯有正直,才能更如实地传达我所获得的感动。

我曾经采访过生活在喀斯特山区的山里人,你们很难想像真正的贫困是什么:那是苦捱岁月,了无指望;那是彻底的一无所有,被迫地听天由命;那是全部的家当加起来还不足10元人民币……而这群山里人没有向命运低头,他们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改变山河,改变生活,他们的行为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做与命运抗争。

我也曾经采访过在许多人信奉“金钱至上”的今天、却仍然将“劳动模范”这个似乎过时的称号当作三代人追求目标的一家人。坐在他们的中间,我感到自己的心境是如此的轻松和纯净。当他们一家人兴致勃勃地唱起大多数人已经久违的《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首歌时,我的眼睛湿润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脱世俗、淡泊名利,让我真正看到了人生价值的取向。

我还曾经采访过响应党的号召,离开繁华的都市,来到贵州,将青春乃至生命都献给了三线建设的三线工人。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他们不是没有眼泪,也不是没有怨言,可我所看到的情景是:几个月没有拿到一分钱工资了,他们仍然是听着厂里的广播准时上下班。他们中间的许多人,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可他们今天的穿着,已经丝毫没有大都市的气息。这些三线工人中,很多是生产飞机的心脏零件的,但大部分人却一辈子没有坐过飞机。今年春节,我亲眼看见一位第一次乘坐飞机回上海探亲的三线职工不知道怎样系扣安全带,除了默默地帮他扣上安全带外,我还能说些什么呢?是这群善良而敦厚的人,教会了我什么叫爱岗敬业、什么叫无私奉献。

在这里,我要给大家看一张照片。照片上的这位老妈妈叫杨家珍,今年已经70岁了,自从被丈夫遗弃后,她一直靠捡垃圾为生。照片上的五个孩子,都是她捡垃圾时捡回来的弃婴。13年前,她拾回了第一个孩子,如今,这个孩子已经读到了小学六年级。民政局的同志介绍说,杨妈妈很善良,她的行为合情合理,但是不合法,值得写一写。于是,我去了杨妈妈的家。

那天,孩子们都去上学了,在一贫如洗的家里,杨妈妈对我哭诉:我不是要当人贩子,也不想靠他们养老送终,我只是想,他们也是一条生命,养活了他们,兴许还能为国家做点贡献。杨妈妈哭着说,我也哭着听。杨妈妈说,记者同志,你信不信,我现在做菜时,就是将油放在锅里过一遍就拿出来留着下次用,但孩子们需要营养,所以我总是一个劲儿地扒饭,尽量将菜留给他们,但孩子们懂事,总是抢着给我夹菜。那一次的采访,我的采访本被自己的泪水浸湿了。

去年春节,我抑制不住对杨妈妈和五个孩子的思念,提着一大包送给他们的衣物,再一次走访了杨妈妈。她明显地老了,可五个孩子却比以前长得结实和健康了。杨妈妈说,由于记者的报道,他们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心和捐助。然而,杨妈妈仅仅留下了少部分的生活必需金,其它的,全部捐给了五个孩子读书的学校,杨妈妈欣慰地对我说,她如今最高兴的事就是政府为她的做法撑了腰、正了名,她已经别无所求,她唯一担忧的是,自己的年纪一天天大了,这五个孩子今后该怎么办。孩子们听到这儿,不约而同地跑到杨妈妈身边,帮她捶背捶腿,并嚷着说:“妈妈不会死的,妈妈会长命百岁。”那一刻我的眼泪再一次忍不住掉下来。告别他们的时候,已是暮霭时分,五个孩子抱着我送他们的衣物欢呼雀跃,杨妈妈却蹒跚着脚步将我送了一程又一程。我知道自己没有资格哀怜他们的命运,没有资格仅仅付出很有限的金钱就承受他们莫大的感激,因为恰恰是他们,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人世间的真善美。

这个世界,唯情是真,唯爱是本。我没有想到,情和爱,这世间最浪漫的两个字眼,竟被一位古稀老人演绎得如此深刻和感人。

现在每当走在华灯初上的街上,当一个个素不相识的行人与我擦肩而过时,我总是想,他们或许就是我采访的众多可亲可敬的人当中的一个。是的,正是这些可亲可敬的普通人用他们的言行潜移默化地感动着我,教育着我,一直让“正直”这种清明的心境从来没有在我心中动摇过。我庆幸的是,在许多人用“物欲横流”用“人心不古”之类的词来形容这个社会时,在许多人因为价值取向的偏差而变得玩世不恭时,我却常常能被这些普通人所感动,常常因为他们的精神和信念而泪流满面。

一次次的采访经历让我明白,为什么新闻工作的先行者邹韬奋先生会那么鞠躬尽瘁地去反映“农人的苦生活,工人的苦生活,学徒的苦生活,乃至工役的苦生活,女仆的苦生活”,因为是人民的精神激励着他;为什么萧乾老人在他十几年的记者生涯中,总是秉承“我来自社会的最底层,我不可能脱离人民去写新闻”的信念,因为同样是人民的精神激励着他。人民用他们的正直、善良和勇敢赋予了新闻工作者创作的灵感和激情,新闻工作者也正是靠着这份精神源泉来扬善惩恶的。正因为如此,我深深领会了:“新闻舆论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新闻舆论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我想,人的一生总会有许许多多的往事和经历,不管将来我是否还从事记者职业,不管今后我是否还拿着话筒穿梭于大街小巷,我都将永远忘不了记者这段生涯。因为从这里开始,我学会了人类许多美好的品质,而这些品质,将始终如一地贯穿我的整个生命。

记者演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们:

很荣幸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在这样特别的时刻,我能获得这样宝贵的发言机会。首先请允许我在这里向所有记者同仁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因为今天是我们自己的节日。向所有领导、读者及关心和支持我们报纸的各界朋友表示最真挚的谢意,因为你们的鼓舞鞭策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记者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记者是一个光荣的称谓。

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记者。

我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承载着时代的重托。从近代报纸开始,新闻工作就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早在1849年,马克思在针对《新莱茵报》的审判法庭上,就曾明确指出:"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选 ……此处隐藏3197个字……我是20xx年9月加入记者团的。还记得那天我从记者团办公室门口经过时,一张不起眼的红纸吸引了我,“记者团面试”。随后就去试了一下(因为我认为自己写作基础不好),经过层层考核,最后顺利通过,成为其中一员。刚开始我是宣传部干事,一学期之后,我转到新闻部,一直到现在。

回顾这两年的记者经历,使我产生了一种“爱恋”之情。期间,我参加了校内各活动的'报道撰写,经历了各种活动的采访工作,也曾受到三明日报记者刘久平的悉心指导。我文采方面不是很好,但我喜欢写,积极投稿,于2xxxx7年6月份被评为“优秀大学生记者”。现在我是新闻部副部长。记者团,我为之付出了很多,也让我成长了很多。我热爱记者团这个家园,真诚地希望她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学院一颗璀璨的明星。下面我对记者团目前的现状作个简单的剖析和几个小小想法。

首先,记者团存在是很重要,也很有必要。目前,我们学校从事新闻的学生很少,除了几个校报记者外,其他几乎是没有,所以我们这个团对及时宣传、报道学校各类活动;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动态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但记者团走到今天,也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当前的氛围,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像秋天里的湖水,很平静,除了几条鱼在上面游以外,其他的都潜伏着。大一的同学习惯于等待,等待上级给他分配任务;大二的很多同学还在琢磨,在琢磨中观望;大三的同学已经失去了热情,即使想有所作为也感叹夕阳。当然,我说的不是全部,还是有大部分同学还是很积极的。

其次,我提几点建议。

第一,记者团是一个学生新闻团体,能否写出好新闻,新闻时效性能否保证,新闻信息量是否够大,这是决定我们成败的关键。所以,记者团想要进一步发展,再创辉煌,"内功"一定要练好。具体就是“请老师,学理论,内评报,外交流”。所谓的请老师,就是除了发扬我们团老生带新生的传统之外,同时需要经常性的请我们的老师指导。学理论,就是我们内部成员应该在课余时间积极主动学习有关新闻传播、通讯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利用团内购买的书刊和图书馆资源。我相信,我们虽然不是专业的,但我们并不差。所谓内评报,就是我们集体读报。在业余时间,评报是一项重要内容。学习校报和团刊上已经发表的新闻作品,这对于我们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外交流,很简单,就是我们要学习一切可以学习的同行资源,不要把各部门分得太清楚,应多一些合作。同时,我们也要与其他组织多多交流,我们要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第二,加强我们团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一个社团要长久的发展下去,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制度作支撑,记者团就是铁打的营盘,而我们是流水的兵,我们一届一届团友们走过的光辉足迹,所积累的优秀传统需要这些制度去传承。

第三,进一步壮大我们记者团的影响力。不可否认,我们学校还有很大一部分不知道有记者团这个组织。所以,我们在一如继往编好传统、常规《团学动态》的同时,着力于把它打造成为“引领校园文化和舆论的新空间”,开辟新的品牌言论专栏。例如:寻找校园思想先锋,开辟个人时评专栏,就当今校园内的大小事情对本校学生展开民意调查等等。

最后,提点小小建议:尽早培养几名摄影记者。目前,我们记者团还没有摄影记者,造成很多活动的图片缺乏。如果我们团拥有摄影记者,既有利于团刊的图文并茂,也使记者团组成更加完整。

这就是我: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既然想到站在这里,不管我是否被选上,我都会一如既往支持记者团的工作,也欢迎大家平常多call me,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只要我活在世上一天,我都会尽力帮忙的。

最后,在我走下去之前,想把这幅图送给再坐的朋友们,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记者团越走越好,越走越辉煌!

谢谢大家!

记者演讲稿 篇6

五月二日下午,我早早地赶到小记者模拟新闻发布会的现场,我先在老师们的办公室里排练了一会儿。我十分紧张,同时也感到十分激动,我的手里紧紧地攥着那一份刊登我写的《港澳游记》的报纸与稿件。尽管张主编安慰我不要紧张,一定要放松、大方,可我还是害怕的手心里直冒汗。随后,我和杨雪老师进行了排练,站在镜子旁的我反复地演练,生怕上台时出错。我又从《港澳游记》里挑选出了一些简略的话语,作为汇报的主要内容。

等到发布会开始一段时间后,我才演练完毕,急匆匆地冲出老师们的办公室来到现场。先是张主编鼓励大家多参加采访实践活动,随后国学老师讲了学习国学的重要性和如何诵读国学。突然,张主编宣布为我和姜东晗姐姐颁发记者证,这是一个令我意想不到的环节,我光荣的站在台上,接过属于我的那份荣誉,心里无比激动和骄傲。

两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新闻发布会也渐渐接近尾声。这是我第一次站在台上为小记者们演讲。还记得在我刚刚成为新一批入选小记者时,我曾经也参加过一次小记者模拟新闻发布会,那时的我是在听别人为我演讲,当时我还很幼稚的想,什么时候我也能站在台上呢?而今天,我终于也骄傲地站在了这个舞台上,把我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这次的模拟新闻发布会一定会成为我记忆里一道抹不掉的痕迹。

记者演讲稿 篇7

15岁那年,我就梦想自己像电视里的记者那样,手握着话筒,出现于各个新闻前沿,享受着激情四溢的精彩生活。

19岁那年,我远离了最初的梦想,走进了部队。临走那天,很伤心地带着收集多年的资料,以为要和梦想诀别……

是上天被我的执着感动了吧?绕了一圈,又让我找回了最初的梦想。南鄂晚报给了我放飞梦想的舞台。

我正是在3年前的11月8日,被领进了“梦想的大门”。但有些遗憾的是,我并没有分配到最前线的新闻部门,而是被分到了以专业性采访和创收为主的专刊部。但部队教育了我,工作岗位不分好坏,哪里需要哪里去。

要从一个普通的新闻记者成长为一个专业记者和广告经营人员,这期间困难还真不少。投入工作后发现,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专业型的记者,在自己的领域里服务于社会和人民,同样了不起。三年来,我用手中的笔,通过《置业维权》等栏目,为不少市民提供咨询和维权,解决了他们在购房、装修以及物业等售后服务遇到的诸多问题。

还记得那头顶脸盆度日的黄大姐一家。在四处寻找帮助无门的情况下,黄大姐抱着最后一点希望拨通了我的电话,那个时候他们一家因为新房漏水已经顶着五六个脸盆和瓶罐生活了1年,因为长期漏着臭水,墙面发黄了,新装修的吊顶也到处霉烂了,最不能忍受的是那满屋的臭味……可管道问题谁来管呢?找开发商,不理;找物业,不理;找部门,说重证据,四处奔波却无人来管。看到黄大姐一脸愁容,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通过收集多方有利证据和专业知识,找部门出面协调,开发商终于肯出来承担责任并解决了问题。再次受邀来到黄大姐家,看到他们的家变了样,有了幸福的家、又有了幸福的笑容,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也深切地体会到专刊记者的社会责任和价值。

站在此刻回头望,突然发现最初的梦想依然清晰,从三年前走近报社那天开始,我就在坚定地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着、追求着。看看前面的路,大海般的宽广,等着我的是那一路的蓝,虽然免不了风浪,但我知道,只有经得起风浪才能看到梦想对岸的风景啊!

《记者演讲稿模板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